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環境規劃設計實習一下
Workshop of Environmental Planning and Design (Ⅰ)2 
開課學期
108-2 
授課對象
建築與城鄉研究所  
授課教師
康旻杰 
課號
BP7017 
課程識別碼
544 M0382 
班次
01 
學分
6.0 
全/半年
全年 
必/選修
必修 
上課時間
星期二6,7,8,9(13:20~17:20)星期五6,7,8,9(13:20~17:20) 
上課地點
公館101公館101 
備註
實習課程。
限碩士班以上 且 限本系所學生(含輔系、雙修生)
總人數上限:22人 
Ceiba 課程網頁
http://ceiba.ntu.edu.tw/1082BP7017_01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一、課程目標
環境規劃設計實習一(以下簡稱實習一)課程希望能透過上下兩學期操作,讓同學建立環境規劃與設計專業工作的認知、工作方法,以及培養認識規劃議題、分析/發展規劃議題、乃至於提出可能行動提案的基本能力。我們將以一年時間來培養學生以下四個面向的核心能力:

以「專業通才」(professional generalist)的養成持續反省並修正專業視角:
我們期望透過這堂課突破空間規劃設計專業主義的盲點,以跨領域共學修正專業本位視角。「專業者」除了掌握實質環境規劃與設計工作所需基本知識技能,需要能通才學習而靈活地與不同領域溝通協作,更重要的是保持對社會正義與多元文化的認識與實踐熱忱,從在地觀察訪調學習參與使用者的日常生活。因此田野調查(借鏡人類學式的田野技巧和態度)、地方知識的學習、反省並嘗試改良專業、以促進專業知識與地方知識的交流對話,是修習這堂課需持續磨練的基本功夫。

以參與式規劃設計促進公民民主(civic democracy)的日常實踐:
藉由專業實踐了解民主的普世價值,以及空間就是權力。在空間實踐的真實場域中透過參與培力社群(包含組織動員方法、社區動力、社會工作、乃至社會運動的運作),與日常生活世界發生交集,並促進空間調整變化或空間社會轉型。

參與的方式永遠沒有靜止的標準公式。在新的技術年代、社區或政治動員、不同時勢與尺度的需求之下,如何推動有效(effective)或實質(substantial)參與?參與式規劃設計涉及時間進程與階段,如何避免去脈絡及缺乏在地知識的「辦活動」式參與,或在缺乏貼地透析的狀況一味追問社區需求?在Design for/with/by people的不同階段,參與式設計的方法如何回應?當務實面對權力的規劃,如何與國家/政府/權力/資本/頭人/制度協作或對抗?如何在參與過程真正納入弱勢的聲音及敘事?對於審議式民主、參與式預算等新近發展出來的方法,我們需要參考,但不能受其限制而淪於樣板套用。

促進參與相關的能力: 溝通與協調、轉譯不同專業知識(需對於空間規劃相關建築、景觀、都市計畫、地理…等專業構成有基本認知,就工作上個別案例相關專業技術和相關法規,亦能在時間限制內依個案需求努力鑽研,並找到資源協助)、協助使用者理解規劃設計議題進而能參與探討議題、提出策略或方案(靈活善用多元媒介和表現方式: 包括圖資繪製、模型、說故事、戲劇、影像、工作坊、社群媒體等等) 。

規劃設計的方略與關鍵技術:
實習課不是單純的技術課程(正如建築系的design studio並非繪圖課程),但確是面對且介入環境改變的規劃設計提案。我們將在課程中引導同學,探索城鄉規劃設計相關領域及技術,及其運用的時機、潛力和限制。城鄉所的實習課(practicum)一直都是基於真實的空間與社會處境,整合服務對象與專業的議題關照,策劃議程,並運用多元方法與技術展開行動,具體回應空間的規劃設計命題。我們需要廣泛涉獵地景、都市計畫、建築、地理學、生態環境、社會學、文化研究、人類學等不同領域的知識,並策略性地整合且轉化為規劃設計的技術取徑。期許同學善用台大相對完整的學習資源,嘗試透過自主旁修、同儕協作、或參與實務,深化必要的關鍵技術。

結構性分析與行動規劃的銜接(articulation):
與實習課同步進行的必修理論課,提供了空間結構性分析的必要養分,而結構性分析則是行動規劃與不同規劃尺度之脈絡鑲嵌的基礎。無論城或鄉的鄰里社區,都附著於專屬的地區計畫、都市計畫、區域計畫、特定區計畫、或啟動中的國土計畫,小尺度的行動規劃或社區行動絕不能忽視更大尺度的結構性變化(包含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生態與防災等);但大尺度環境規劃也必須依賴可掌控尺度的參與行動,評估規劃設計與街區/地方生活的必要銜接。不同尺度規劃設計的操作銜接,以及分析與規劃設計間的技術銜接,正是實習一的核心訓練之一。

二、實習主題初探
108學年度的實習一課程將採議題先行、跨城鄉對照進行,主題探討「高齡城鄉,返/反響地方創生」。日本的「地方創生」已成國家政策[1],無法迴避,也正在形成各種公共辯論。目前台灣各鄉鎮已開始熱烈參與實務的提案競賽,尤其是被列為優先推動地方創生的134個鄉鎮區(人口流失將高於全國平均或人口總數少於2.3萬人等等標準)。[2]

雖引用「創生」,我們期望能觀照但突破目前政策語言和排序,藉由這堂課,探索城鄉如何拉起更好的網絡,來承接老化(aging),包括人口老化、地方老化、社會與經濟的老化、基礎設施老化等等,在探索認識「老化」過程中,同時深刻檢討「成長(growth)」如何長期主導政治經濟思考,乃至於成為空間規劃專業長期不加思辨的假設。

實習課不同於理論課,課程操作總要根植於地方場域,而今年我們期望實習課城基地能同時關照城鄉,因而選定了老化議題相對嚴峻的台北市萬華區,以及苗栗縣人口高度外流的兩個鄉鎮(三灣和苑裡),希望藉由城鄉對望、對話,照見時下城鄉治理和空間實踐的盲點,尋求創生行動更適宜的切入路徑。所選場域其實都非國發會列出的優先地區,但並不代表這些城鄉地區不需要面對這些課題,甚至,處理這些地區,有助於我們去注意到被這一波政策投資排除但岌岌可危的邊緣議題和相關社群。

這學期,在場域脈絡中,我們期望同學能持續把握思索主題相關關鍵字:

高齡化或老化 (aging)
城市減縮 (shrinking cities, as opposed to urban growth)
「合宜尺度」(right-sizing)[3]城市的議題
照護空間網絡 (spatial network of care)
在地化 (Aging in place)
活躍老化 (Active aging)


[1] 國發會(2018/5/21),《我國地方創生國家戰略初步構想》

[2] 劉怡馨,2019/2/14,鄉村與地方創生09/國發會優先推動134鄉鎮地方創生,山村、原鄉先行,上下游

[3] Right-sizing乃一種配合現存及預期都市人口的需求、以最適及最實發展尺度、整體性且公正性調整「減縮城市」的建成環境,並策略性轉化部分可用土地數量及內容的過程,藉以穩定最受衰退衝擊的鄰里社區及市場,確保城市的財政自主。
三、課程結構
本學期課程分為以下三個工作階段:

階段1 議題及田野探索(未分工作小組, w1-5)
[暖身營作業及分組]

*階段2 地方規劃脈絡調查及議題回應(分組1, w6-11)
[期中報告]

*階段3 議題發展及行動規畫初擬(分組2, W12-18)
[期末報告]  

課程目標
1. 建築與城鄉所的研一實習為一強調空間與社會實踐(praxis)的實習課程(practicum),修課學生藉由真實田野的體驗、訪調、量度、研究、與省思,進入基地的生活世界,並於梳理空間之社會關係的同時,建立自身與在地生活主體的聯繫,藉此界定規劃設計方法論的分析取向,進而發展以參與式規劃設計為主軸的空間策略與行動。

2. 本學期先由在地敘事及社區報/專刊編纂的角度將先前研究內容與議題發酵過程整理成相關社區居民可閱讀的素材,同時將真實資訊與規劃想像透過社區報的平台傳遞給居民或互動主體。而參與式規劃設計是實習一的核心精神,修課學生必須於學期進行過程擬定參與的目標與策略,從居民生活路徑的指認與測繪、地方每日生活節奏的掌握與記錄、在地敘事的彙整與再現、模式語言建立及繪製、社區組織及個人的互動與培力、乃至由不同權力網絡中研判規劃介入的價值、從而建立空間計畫的合作夥伴。 
課程要求
課程形式分類說明
學期課程形式將綜合幾種形式交替進行,原則上會於課程進行前兩週確認公告於課程平台,但保留可能因場域狀況隨時更新微調的彈性,希望同學理解實習課程的特性,這也是未來專業實踐中必然經歷的一部份。

【大桌討論】: 師生及助教全班一起上課討論,通常涉及簡報準備,或是因應各階段課程學習發展需求,設定專題由教師講授。

【小桌討論】: 小組分區討論,老師和助教配對或巡迴討論(類似so-called desk critique,通常涉及學生準備未必轉成簡報的圖說資料或其他輔助媒材)。*

【田野】: 移地調查,可能涉及老師助教陪伴。*

【邀請演講】: 邀請外賓演講,全班一起出席。

【階段報告】: 期初、期中、期末各階段的學習成果交流報告,師生及助教全班一起上課,需準備簡報及報告書(預先上傳),通常邀請外評老師參與,學期重要評分項目。



*【小桌討論】和【田野】的進行地點和出席安排可視情況較多彈性,然需要和相關教師及助教確認。

課程規範
實習一(上)課程若不通過則擋修實習一(下)課程。
期待同學積極參與團隊工作共學。
準時上課,上課遲到超過十五分鐘以上者視為缺課,如有特殊情況請事先請假說明。事假請假次數不超過四次為限,如超過四次建議同學與老師商討,審慎討論是否此學期停休而改為下學年度再修課。
無故缺課者,每一次扣總分2.5分,若有不可抗拒之理由請事先請假並提交相關文件,同時與授課老師及助教請假(涉及特殊緊急狀況者例外,可事後補件)
請尊重課堂中及場域內每一位同學、來賓及社區夥伴,自愛自制電腦手機的使用。
*所謂「提前請假」: 請假, 最慢要在課堂前一天,若有特殊狀況需連續請假,需在學期第一個月內向教師們提出討論。

請假皆要由電子信件或書面, 寫信給舒楣老師及三位助教,具體說明請假事由及提供事假相關參考文件。因特殊原因而不克如上完成提前請假者, 需當面談後再定。
黃舒楣 shumeihuang@ntu.edu.tw;林正尉 d06544002@ntu.edu.tw

高紹誠 ksc40486@gmail.com;黃子倫 me632kimo@gmail.com

評量標準
各階段簡報: 75%(各階段25%)
課程參與: 20%*
暑假小作業:5%
*學期同時會進行同儕互評,同儕互評成績不直接計入,然互評成績不及格者,課程參與部分的分數會由教師討論裁量,減扣該項5-10分。

各階段評分:

各階段25%,評分內容包括報告書和口頭簡報,我們會參考外評老師當日評語,由授課老師們進行綜合評分。簡報出席很重要,未到扣分。
鼓勵同學在學習過程中隨時分享工作訪查紀錄或演講紀錄共享(上傳課程平台),紀錄佳者可以酌量加分,最高可加到學期總分加五分。
學期末之前各階段成績不會公告,同學若想提前知道可主動找助教查詢,各階段成績可於階段報告之後兩周後查詢。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指定閱讀
待補 
參考書目
高齡化相關
Allison E. Smith. 2009. Ageing in urban neighbourhoods: Place attachments and social exclusion. Bristol, U.K.: The Policy Press.

Chong, Keng Hua, and Mihye Cho (Ed.). 2018. Creative ageing cities. Place design with older people in Asian cities. Andover: Routl

環境高齡學:提供老人優質生活處所



地方創生相關
賴庭筠, 李欣怡, 雷鎮興, 曾鈺珮 (譯)(2019)。地方消滅:地方創生的理論起源 (原作者:增田寬也)。台北市:行人。

地方創生專書(農村發展基金會,可線上閱讀各篇)

侯志仁編(2019)。反造再起:城市共生ING,台北市:左岸 。

林書嫻(譯)(2018)。地方創生戰鬥論:地區營造從活動到事業,必備的思考、實踐、技巧!( 原作者:木下齊)。台北市:行人。

陳玠廷,從臺灣本土脈絡思考地方消滅論的啟示



萬華、三灣、苑裡相關論文 (可於國圖借閱或華藝下載電子全文)
高傳棋(1997)。都市邊緣地區小區域歷史地理重建--臺北市加蚋仔庄的形成與轉化(碩士論文)。臺灣大學地理學研究所學位論文。

參考書目及相關資源

1. 實習課推薦書單

政策
-------------
《政策弔詭:政治決策的藝術》Deborah Stone著,群學出版 為什麼對你公
平的事,對我卻不公平?為什麼有利於你的政策,卻危害了我?本書讓我們回歸到真實世界,看穿
政策制定背後的政治學, 了解什麼力量左右政策的制定,什麼政治考量影響了政策的施行,而人
民又如何解讀政策、回應政策。對時常要面對和處理政策問題的規劃者而言,本書極度重要且實
用。

都市規劃
-------------
《现代城市规划》John M. Levy著,張景秋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全書系統地闡
述了現代城市規劃的原理與實務,總結了現代城市規劃的發展歷程,指出城市規劃與政治、法律、
社會和經濟等各方面發展息息相關。
《都市土地使用規劃》Philip R. Berke、David R.Godschalk、Edward J.
Kaiser、Daniel A. Rodriguez/著,薩支平譯,五南出板 本書呈現製作土地使用規劃的方法與
技術,考慮了如何將永續發展概念納入至永續社區、討論適居性標的的各種方法、運輸與土地使用
之整合、在規劃支援系統中應用數位媒體,以及基於分析和公共參與的集體設計。雖然其中的案例
和制度架構多是以美國為背景,但仍有參考價值。
《都市更新法理與實務》,江中信著,詹氏書局出版 本書就都市更新條例逐條
闡釋,除了就中央與地方相關函釋之外,加入諸多作者參與更新研討中的多方見解,並穿插一些專
題,以利觀念的釐清。針對「權利變換」、「容積獎勵」與「違章建築」處理方式有詳細解說。
設計
《敷地計畫與設計手冊(第二版》Thomas H. Russ著,六合出版 學習如何操作
實施Site Planning的實用工具書!
《建築模式語言》,C.Alexander著,六合出版 模式語言是城鄉所主要做設計的方
式,本書是陪伴空間營造者一輩子的重要工具書

生態
-------------
《Design for Ecological democracy》Hester, Randolph T.著 Randy教授和城
鄉所長年合作,為反濱南運動及七股的黑面琵鷺保育付出許多心力。本書詳述了作者的基於生態原
則和地方智慧設計理念,並分享了許多精彩的社區規劃案例,包含台灣七股黑面琵鷺保育的溼地規
劃。


社區營造
-------------
《造坊有理》倫迪鶴斯特,張聖琳/著,遠流出版 社區動員、舉辦社區參與式工作坊之
必看讀物
《思源機堡故事書:看那麻竹林中竹飛機》,台大城鄉基金會、宜蘭工作室、陳育貞、李
慈穎著,宜蘭縣宜蘭市思源社區發展協會印行 宜蘭工作室與宜蘭思源基金會合作的社區營造
案例,透過日治時代「機堡」的保存行動、社區耆老製作竹飛機,帶動多元的社區參與。
線上閱覽:http://ppt.cc/b;Dn

《社區如何動起來?黑珍珠之鄉的派系、在地師傅與社區總體營造》,楊弘任著,左岸
文化公司出版。 本書以屏東縣林邊鄉為個案,深入研究地方派系糾葛的歷史淵源,而在沒有任
何中心單位的指導下,當地民眾又如何產生新的地方認同。讀者可以藉此論述,審視台灣當前的
「社區總體營造」的意義。論文網址:http://203.72.2.115/dbook/101060001.pdf

2. 網路資源

各縣市都市計畫查詢系統 可用以快速掌握基地歷年來相關之都市計畫。
臺北市都市計畫整合查詢系統
http://163.29.37.171/planMap/cityplan_main.aspx

內政部主計處統計資料 區域之人口、產業等等相關歷年統計資料
行政院主計處
http://www.dgbas.gov.tw/mp.asp?mp=1

臺北市統計資料庫查詢系統 可查詢臺北市之各類官方統計資料
http://163.29.37.101/pxweb2007-tp/dialog/statfile9.asp
GIS相關網站 中央研究院Web GIS工具網站
https://sites.google.com/site/yaogis/
Google Map/Earth觀察報@Sinica
http://gis.rchss.sinica.edu.tw/google/
臺北市政府地理資訊網—圖資中心共通平臺
http://www.tpgos.taipei.gov.tw/

中研院歷史地圖 臺灣百年歷史地圖系統介紹
http://digiarch.sinica.edu.tw/content/subject/resource_content.jsp?id=3044

臺北市歷史圖資展示系統 提供臺北市之數值地形圖、航測圖、土地使用分區、地籍、歷史圖
資等
http://www.historygis.udd.taipei.gov.tw/urban/map/


3.數值地形圖
本課程已向臺北市政府購買適用於AutoCAD之DXF格式1/1000數值地形圖,可於ceiba課程網頁下
載或洽助教索取。

4.學生會舉辦之實習課相關工作坊
城鄉所學生會在本學期初將舉辦電腦軟體工作坊,教導實習課常用之繪圖(如AutoCAD、
photoshop、CorelDRAW、Illustrator、SketchUp等)及GIS軟體之操作,強烈建議未有這些
軟體使用知識及經驗的實習一修課同學參加。

5. 入門:環境規劃設計指引
王志弘老師主編之指引手冊,內包含建築、景觀建築與文史保存、城鄉規劃、社會與政策分析、參
與式規劃設計等內容,同學若有興趣可以自行選購參閱。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